想要获得最佳的阅读体验?免费下载FT中文网iPad应用程序,全球财经精粹尽在掌握!
【市场经济与法治税收是宪政国家基础】FT中文网专栏作家叶檀:任何宪政都非一蹴而就,需要各方划出各自责、权、利边界。英美等国家的宪政建设均从纳税权的争夺开始。从这点看,中国的制度建设远未到位。
2013年01月08日 07:22 AM

市场经济与法治税收是宪政国家基础

背景
评论 打印 电邮 收藏
 

2013年新年献辞,多方呼吁宪政。

宪政不是浪漫主义的高调,需要各方划出各自的责、权、利边界。任何宪政都非一蹴而就,而需要漫长的奋斗过程,在奋斗过程中可能有强权、有流血,也有各方利益集团在公开的平台上绝不浪漫的斤斤计较的博弈过程。

英国大宪章始于1215年,到1928年女性才获得平等选举权。作为中国的近邻,韩国新近选出第一任女总统朴瑾惠,已到宪政时代,而就在其父亲朴正熙时代,韩国仍处于类似于军政与训政的交界期。身为军人的朴正熙完成了韩国从军事统治向常态统治的转变,其发展重工业、消除绝对贫困的新村运动,严厉的反腐,以及在国际关系上的宽容,为韩国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没有朴正熙不可能有韩国的宪政。参照韩国的宪政奋斗史与台湾地区国民党的军政、训政、宪政三部曲,可以看出国内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消除贫困与文盲、宽松的国际环境、接受基本民主观点的精英强人,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中国百余年的民族复兴奋斗史,在精英阶层的观念上经历多次反复,从梁启超的新民说、阎锡山的山西实验、晏阳初的农村教育到毛泽东的大炼钢铁、文化革命,均未取得成功。这些改良缺乏经济基础,缺乏民众的理智呼应。国人在呼吁宪政的同时,很少同时呼吁市场经济,呼吁税收与权利的对等,呼吁司法独立,更没有呼吁通过法律尊重合法的民权,现在,是通过市场经济的实验划定所有群体与个人责权利边界的时候了。

百余年来,中国不仅未能真正实现宪政,甚至未能得到表面上的尊严。

从清末开始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并未有统一而稳定的政府,而国民党政府在大陆期间忙于战争,在借贷中度日。其在大陆的最后一次货币改革以惨败告终,从始至终,未能取得统一财政、法治税收的试验成果。在他们略有控制权、获得民众支持的1927到1937年间,财政与税收的统一获得了长足的进展,这在当时政府特聘的美国财政专家阿瑟•恩•杨格(Arthur N. Young)所著的《1927-1937年中国的财政经济情况》中有详尽的描述。但这场统一财政的实践因抗日战争而终止,此后中国进入战争财政时期,在30年代曾经实行的预算等制度被破坏,抗战后严重的腐败加剧了财政的破败。退踞台湾后,国民党政府痛定思痛,统一财政、税收,大力发展经济,通过土改消除了绝对贫困群体。

贫困不可能产生宪政。2012年年底电影《1942》在中国热映,影片反映的是在封闭体制下绝对贫困,人群最大的目标是活着,尊严、法律等等都是奢侈品。直到改革开放之前,多数中国人都在贫困中度日,贫困生活被镀上了社会主义之金依然是贫困,所追求的无非是活着,喊口号的贫困与不喊口号的贫困没有本质区别。政府了解重工业对前现代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全国布局重工业主要生产企业,但对市场经济的蔑视以及对数字的绝对追求,使这场重工业化运动以可笑的大炼钢铁结尾。并不奇怪,此时的教育是在不相信科学常识者的带领下的洗脑运动,最终交白卷者成为英雄。

没有市场经济,没有财富,此时的中国离宪政的距离比唐僧到西天取经的距离还远。经济运动的失败被错误地归咎为道德衰落。1978年前,掌权者始终相信文化革命是建立理想社会的基础,一次次灵魂深处闹革命的结果依然是贫穷。

叶檀上一篇文章:

中国改革将更加复杂 2012-12-18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宪则永垂——悼念布坎南 2013-01-14
FT社评:新闻审查与“中国梦” 2013-01-08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三大重点 2012-11-13
治理招标黑幕需要制度性反腐 2012-11-06
本文涉及话题:市场的边界 法治 宪政
排序: 评论总数
[查看评论]
未经英国《金融时报》书面许可,对于英国《金融时报》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FT中文网(或: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经英国《金融时报》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栏目简介

叶檀,经济领域的市场派,文化上的保守主义者。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从2000年左右走出书斋,到报社撰写经济类评论,迄今为止已在报刊杂志发表大量文章,偶尔在电视台财经频道客串点评经济新闻,也出版过历史方面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