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获得最佳的阅读体验?免费下载FT中文网iPad应用程序,全球财经精粹尽在掌握!
【媒体札记:唇亡齿亡】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根据正常出版流程,今晚新一期《南方周末》即将付印。一周以来,那些受挫的编辑记者已发动一场风暴。明晨又是一个验收的时刻。
2013年01月09日 16:37 PM

媒体札记:唇亡齿亡

背景
评论 打印 电邮 收藏
 

一、左右开弓

河南兰考、山西长治,新华社左右开弓,逼问不已。

《新华社三问兰考大火:6名芝麻官岂能担全责》,这是高悬在门户首页的新闻。南方都市报这样的市场化媒体倒是在昨天刊出《始自爱心,终于痛心》,提及“超越能力的收养”和“道义衍生的优越感”,但这家中央媒体,却是坚定地站在袁厉害身后,为她鸣屈,为她讨公道。

“兰考有些干部愧对焦裕禄”、“兰考火灾事故通报的文风怪诞”、“没人有资格对袁厉害说三道四”、“兰考政府欠袁厉害一句‘感谢’”的连声斥责之后,新华社昨晚继续向各地媒体提供重磅炮弹——《“兰考大火”该有一个怎样的了结?》

“政府责任撇清了,6名责任人被停职检查了,‘袁妈妈’不收养孩子了,幸存的‘袁氏孤儿’也算有了安置……”,但记者自称“心结”未了,仍有三问.

一问:“6名官员岂能担7条生命全责……25年来,兰考县对袁妈妈的收养行为从‘无视存在’到‘赞扬扶持’再到认定‘非法收养’,他们本可以让悲剧避免,然而又何曾尽职尽责解决过这一问题?记者更想问一问事故发生至今,始终没有出过声的兰考‘主官’——县委书记、县长,兰考大火,你们怎么看?”

二问:“我们如何面对‘袁妈妈’伤心的背影?在兰考政府未能承担应有责任之时,作为一名普通农妇的“袁妈妈”,25年来承担起民政、妇联、红十字会等所有部门的职责……更让人倍感揪心的是那些在她伤口上撒满‘流言’的社会质疑,认定她‘非法收养’的地方政府。”

 

三问:“下一个兰考弃婴的‘活命’在哪里……在一个没有‘袁妈妈’,没有儿童福利院的兰考,下一个出现在街头的弃婴又该由谁来给他‘活命’……我们的社会准备好给这些弃婴和孤儿一隅温暖的居所吗?”

倒是新京报以《政府采购收养服务,可解袁厉害之困》给出了一个方案。按照作者姚遥的说法,“只有政府主动采购民间收养者的服务,才能保障孤儿在最类似家庭的条件下享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也能够让更多的愿意承担道义的袁厉害们不再寒心,继续自己的善举。”

人民日报则选取民政部为舆论监督对象,并在昨天傍晚前就已通过法人微博账号公之于众:“河南兰考7名孤儿火灾遇难事件发生后,人民日报对民政部提出采访要求,目前仍然未得回应。1月8日上午,人民日报记者袁振喜试图再次问询民政部,持续打了一上午电话,先后十五次努力无果。中央要求转作风,面对媒体采访,‘有关部门’给个答复为啥这么难?”

最高党报吃到的“闭门羹”当即获得门户网站重点展示,一直维持到今晨报纸刊出正式报道《15通电话得到一句“领导不在”》。在评论版配发《领导不在,作风难改?》的帮衬下,记者袁援喜历数采访无果之过程,文末宣布:“在火灾五天后,民政部依然未回应舆论热点。中央转变工作作风的要求,在这里还看不到落实的迹象。”

地方官员总还是买账的。面对中共中央机关报的采访要求,河南省民政厅就作出了书面回应。根据这篇《兰考火灾有必然性》所示,河南省民政厅在表达痛心的同时,亦有基本态度:“此次事件表面是偶发事件,但深层次思考有其必然性,反映出了民间社会力量收留孤儿弃婴和儿童福利方面的许多漏洞、缺失和不足,反映出我国儿童福利保障体系存在着与群众对儿童福利的新需求、新期待不相适应的问题,必须要深刻反思。”

徐达内上一篇文章:

媒体札记:退路 2013-01-08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媒体札记:递刀飞刀 2013-01-15
媒体札记:雾仍未散 2013-01-14
媒体札记:佳人佳话 2013-01-11
媒体札记:“恐怖救助” 2013-01-10
本文涉及话题:媒体札记
排序: 评论总数
[查看评论]
未经英国《金融时报》书面许可,对于英国《金融时报》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FT中文网(或: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经英国《金融时报》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栏目简介

作者徐达内,1970年代生,安徽泾县人,曾供职于媒体。他从纸媒、门户、微博、电视中探寻中国舆论生态,记录转型时代片断,热评冷析,亦庄亦谐,给出不一样的媒体摘录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