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获得最佳的阅读体验?免费下载FT中文网iPad应用程序,全球财经精粹尽在掌握!
【英国人心目中的中国】FT中文网专栏作家魏城:最新调查显示,普通英国人对中国形象和中国制造的评价仍较低;英国人对不同国家的热情程度,中国略高于俄罗斯,但远低于法国和美国。
2009年12月04日 06:58 AM

英国人心目中的中国

背景
评论 打印 电邮 收藏
 

在未来五年内,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英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这个预测并非我的推断,也不是某个英国机构的研究结论,而是许多英国国会议员的看法。

英国劳胜多德公关公司(Lawson Dodd)最近委托英国独立调查公司Populus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发现,41%的英国国会议员认为中国将在五年内成为英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这一调查数据,对那些打算进入英国市场的中国公司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但该调查的其它数据则显示,即使上述预测应验,这些中国公司仍然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真正在英国市场上站稳脚跟。

例如,调查发现,与英国国会议员上述乐观预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英国普通民众对中国的总体评价却相对较低:调查根据英国普通民众对不同国家态度的热情程度从低(0分)到高(100分)进行测评,中国平均得分为38分,略高于俄罗斯,但远远低于法国(48分)和美国(53分)。

此外,普通英国人对“中国制造”的看法,也不会让中国出口商们感到振奋:45%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不如英国产品,是持相反意见者比例(14%)的三倍多。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至少已有30年了,中国沿海地区实施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至少已有20年了,中国以“世界工厂”之名为世人熟知,至少也有10年了,但对不少西方人来说,“中国制造”仍然是廉价低质产品的代名词。而这次调查至少证明:许多普通英国人仍然持有这种看法。

“根据您对中国产品的了解,英国人的这种看法符合事实吗?”在采访劳胜多德行政总裁乔安娜·多德女士时,我直截了当地问她。

劳胜多德成立于1992年,是一家位于伦敦的公关公司,但乔安娜是个“中国通”:她热爱中国,多次去中国旅行,甚至收养了两个中国女儿,她创建的劳胜多德公司也一直致力于协助中国公司在英国展开营销及公关活动,她对中国产品的了解应该胜过普通英国人。

“不完全符合事实,”乔安娜给我的答案也简洁明快,“虽然一些中国产品的确存在着质量问题,但也有许多中国产品不仅价廉,而且物美。然而,中国公司仍然不能忽视公众的看法,哪怕这些看法与事实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因为这些接受调查的普通英国人也是消费者,他们对中国产品质量的看法,会直接影响其销量,或压低其价格。”

乔安娜告诉我,解决这个问题的最根本的办法,当然是提高产品质量,创建优质品牌,“中国不能只有产品,没有品牌;中国公司不能仅仅满足于当国外品牌的加工商。”

“不过,如今‘中国制造'也在转型,从低价低质,转向廉价高质,”她接着说,“一些中国公司也开始创建自己的品牌,如华为公司,他们正在逐渐改变西方对‘中国制造'的成见。”

乔安娜特别向我指出,这次调查发现,年轻的英国消费者更了解新一代中国进口产品,他们对“中国制造”的看法也更为正面:在55到64岁和65岁以上的两类受访群体中,分别有60%和56%的人认为中国产品比英国产品质量差;而在18至24岁和25至34 岁两个年龄层的受访者中,持这种看法的人显著减少,比例分别为33%和32%。

相关文章:

中国的下一个五年 2010-12-17
“越来越瞎搞”的中国房调 2010-11-12
中国人的“后门困境” 2010-01-08
权贵资本主义的危险越来越大 2009-12-14
中国富人“哪来的钱”? 2009-12-11

魏城上一篇文章:

中国一直在“补贴”西方? 2009-11-27
本文涉及话题:远观中国 年度报告
排序: 评论总数
[查看评论]
未经英国《金融时报》书面许可,对于英国《金融时报》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FT中文网(或: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经英国《金融时报》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栏目简介

身在海外,远观中国,虽属无奈,但也落得一个独特的“距离感”,也许观感更为冷静、客观。 作者魏城,1959年出生于中国北京,1992年移居加拿大,1998年移居英国。先后在《中国青年报》、《星岛日报》加拿大版、英国广播公司工作,现任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资深记者、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