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获得最佳的阅读体验?免费下载FT中文网iPad应用程序,全球财经精粹尽在掌握!
【改变中国对外矿业投资的困境】毕马威自然资源行业并购交易总监徐钢、毕马威全球中国业务发展中心研究部总监彭亚利:中国海外矿业投资屡有折戟,风险控制意识和举措亟需加强。
2013年01月08日 07:22 AM

改变中国对外矿业投资的困境

背景
评论 打印 电邮 收藏
 

中国对外矿业投资激增,成功率却不高

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中国矿业企业对外投资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年投资额从2003年的13.8亿美元提高到2011年的70.88亿美元①。中国公司已经在海外超过40个国家拥有矿产投资项目,从西非的深山密林到加拿大Yukon的寒冷地区,从西澳地区近乎戈壁的矿区到东南亚岛国,到处都可见中资公司投资矿业的踪迹。

然而,中国海外矿业项目的总体经济效益并不令人满意。诚如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长骆铁军所说,“近年来,国内企业积极走出去,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在境外勘探开采铁矿石资源,但真正发挥效力的项目屈指可数”。一些海外矿山投资项目甚至成为拖累企业业绩的包袱②。

对外矿业投资不仅仅是企业行为,牵涉中国资源能源的安全保障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如何抓住全球经济放缓、大宗资源价格大幅下滑的历史机会,更有效的开展海外矿业投资和运营,成为中国矿业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对在海外运作项目面临的挑战估计不足

不熟悉海外商业环境和游戏规则,对被投资国的国情及文化了解深度不足,投资并运作海外项目的能力有限,对需要做出的调整认识不足等,致使不少中国矿业企业对外投资面临着“水土不服”的困境。刚起步对外投资的企业,往往会陷入一个认识的误区,简单的将中国的经营思路套用到海外。殊不知大部分被投资国的国情和社会运行模式都和中国不太一样。例如,许多国家政府在商业事务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力,并不像中国企业所期待的那么强。而且项目实施过程中经常还会遭遇各种与被投资项目高度利益相关的团体,这些团体往往会在项目前期后期运作中发挥意想不到的重大影响。比如美国New Mount矿业公司在智利投资48亿美元的康茄铜金矿项目,因环境因素受到当地社团的抵制,延缓了其开发进程,致使项目从2011年11月开始停工至今。又如一家中国企业过于轻信被投资地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承诺,投资数十亿美元建设大型矿山,结果发现由于政府承诺不能履行,而导致项目成本和投资还需进一步放大。如何适应海外的政治、法律、文化和商业环境,已成为决定对外投资成败的关键要素之一。

一些中资矿企不顾投资目标及所在地区的管理环境和管理文化,试图在海外完全引入国内管理体系,导致生产事故频发,成本核算不符合常态,财务报告错误不断,运营管理陷入混乱。还有一些中资企业由于不熟悉投资所在地的劳工政策,致使其难于实现引入大批技术熟练、生产率高的中国工人的计划。不仅面临劳工短缺,不得已支付超过预算几倍甚至数十倍的用工费用,有时还导致项目严重延期。面对工会、罢工这一海外普遍遇到的问题,中国矿业往往缺乏应对经验。

另外,企业尚未发展出成熟的海外业务运营模式,还不能理顺与总部的管理关系,使得海外分支机构要么授权过死,导致日常运营步步艰难;要么内控过松,容易导致重大经营风险。在海外不加区别的套用国内各项管理制度,很难达到同样的效果,而且还隐含风险。在如何管控海外分支机构,如何平衡经营的灵活性及内控的有效性方面,很多中国企业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分析:中国重返钾肥市场 2013-01-04
Lex专栏:油气业的投资前景 2012-12-28
中国企业“走出去”:做好功课为先 2012-12-21
中燃4亿美元收购富地天然气业务 2012-12-18
中石油入股澳洲液化天然气项目 2012-12-13
本文涉及话题:矿业 资源 能源 海外投资
排序: 评论总数
[查看评论]
未经英国《金融时报》书面许可,对于英国《金融时报》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FT中文网(或: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经英国《金融时报》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栏目简介

现代社会中,有人将智库称为与立法、行政、司法并立的第四大机构,可见其对社会决策的巨大效用。FT中文网与海内外一批著名智库合作,精选其最新研究成果,争取在第一时间内与读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