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获得最佳的阅读体验?免费下载FT中文网iPad应用程序,全球财经精粹尽在掌握!
【中国影子银行的真正风险 】光大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徐高:期限错配是影子银行和正规银行固有属性,不能因此就否定影子银行,与庞氏骗局相提并论。监管者如何应对,将决定影子银行的发展前景。
2013年01月07日 15:50 PM

中国影子银行的真正风险

背景
评论 打印 电邮 收藏
 

影子银行与正规银行一样,从事着借短贷长的期限转换业务。期限错配是正规银行和影子银行的固有属性,也是它们存在的根本。因此,不能因为影子银行存在着期限错配,就将其与庞氏骗局相提并论。中国影子银行的风险点其实另有所在。监管者如何应对,将决定影子银行的发展前景。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是未来的一个大方向,但同时,放松对正规银行业务的管控也很必要。

所谓“影子银行”,按照美联储给出的定义,是那些有着类似银行的功能,但又无法直接获得中央银行流动性和公共部门信用担保支持的金融中介。

金融市场的任务是调剂资金的余缺,在资金的提供者和需求者之间搭起桥梁。不过,资金需求者要的往往是长期稳定的资金供应。而资金提供者因为随时可能碰到流动性冲击,所以更愿意借出短期资金,以给自己留出足够的灵活性。这种资金供给与需求之间的期限错配,只能通过银行来解决。“期限转换”(maturity transformation)——将存款人的短期存款转换为借款人所需要的长期贷款——是银行所独具的功能,也是银行得以存在的前提。

但银行在履行期限转换这一核心功能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碰到银行挤兑的风险。由于银行资产中仅有一小部分流动性较高,如果所有储户都同时到银行提款,银行必然无力支付。这就是银行挤兑。要消除这种风险,来自中央银行的流动性支持,以及政府提供的存款保险可以让储户确信银行存款的安全,因而不再有挤兑银行的动机。

但政府对银行系统所提供的这些支持也会带来道德风险的问题。银行因为有了政府兜底,便有动机参与更多的高风险业务以博取收益。而由于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处在核心位置,银行危机会对整个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将迫使政府出面,用纳税人的钱来为银行的错误买单。因此,为了减轻道德风险,更是为了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政府在给银行提供支持的同时,也会通过各种手段来严格监管银行。但这些监管措施会增加银行的成本,限制其获利的能力。这就给了银行和其他金融市场参与者很强动机,将业务转移到那些未受监管的领域——也就是所谓影子银行的范畴。

所以,影子银行很大程度上是规避正规银行监管的产物。在美国,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将普通的贷款打包组合,变成可交易的证券(资产证券化),然后直接出售给投资者。这样,“储户——银行——贷款者”的关系就变成了“投资者——资金市场——贷款打包组合者——贷款者”。打包组合可以多次进行,将简单的贷款变成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工具。但不管形式怎么变,影子银行所起的作用还是类似于正规银行,通过期限转换将短期资金变成长期。

既然影子银行所起的核心作用与正规银行类似,但同时又缺乏央行的直接流动性支持以及存款保险机制,它就像没有存款保险的正规银行系统一样,容易受到银行挤兑的冲击。2008年9月雷曼倒闭之后金融市场的崩溃,实际上就是一次对影子银行的挤兑风潮。这让那些依赖货币市场来获取融资的影子银行机构陷入兑付危机,迫使美国政府在雷曼倒闭后第3天就推出了对影子银行系统的临时“存款担保”。

徐高上一篇文章:

避开宏观经济分析的误区 2012-12-28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Lex专栏:巴塞尔新规放宽是进步 2013-01-07
巴塞尔委员会放松银行流动性要求 2013-01-07
Lex专栏:中国金融体系仍暗藏风险 2013-01-07
分析:反思温州模式 2013-01-05
声誉是银行的“硬通货” 2012-12-31
本文涉及话题:影子银行 银行 监管
排序: 评论总数
[查看评论]
未经英国《金融时报》书面许可,对于英国《金融时报》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FT中文网(或: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经英国《金融时报》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