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获得最佳的阅读体验?免费下载FT中文网iPad应用程序,全球财经精粹尽在掌握!
【别嘲笑新手妈妈的焦虑】读者刘颖:众所周知,中国的年轻人在物价飞涨工资不涨的时代里压力山大,新手妈妈们承受的是双倍焦虑。我们应该尊重和鼓励妈妈们为了养育孩子付出的努力,不要嘲笑他们的焦虑了。
2012年12月11日 07:12 AM

别嘲笑新手妈妈的焦虑

背景
评论 打印 电邮 收藏
 

FT中文网编辑:

贵网最近有篇热门文章《中国妈妈对话英国妈妈》,讨论中英两国妈妈们的生活形态。文中开头便说,“中国的年轻妈妈们不知道,比起英国妈妈们,自己过的是怎样的幸福生活。”

我不否认身边有年轻妈妈过着有老人有保姆的生活。但分析生活形态应该考虑社会环境。中国妈妈产后上班率一直都是比较高的,英国妈妈在家全职的比例高于其他国家。众所周知,中国的年轻人在物价飞涨工资不涨的时代里压力山大。新手妈妈们承受的是双倍焦虑。现在,这样的一群人却受到如此讥笑,我忍不住要为中国妈妈辩论一番。

一个中国年轻女人做出全职的选择往往情非得已,因为“全职在家会觉得特别没有安全感”。当我的一个朋友准备放弃工作亲自照顾孩子时,反对最大的竟然是她的父母:他们无法忍受辛辛苦苦培养长大、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儿成为家庭妇女。老手妈妈同新手妈妈探讨:“靠男人养会降低你在家庭中的地位,男人们会厌倦你,万一婚姻出现裂痕,你会发现你在社会上已经没有立锥之地。所以,不要因为孩子,失去职业这个让女人独立的保障。”

为此,她要妥善规划请人来代替自己的缺位,第一考虑是保姆。中国的保姆普遍是来自于乡下或者城市贫民的中老年妇女,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都不甚乐观。我的同事一个月内更换了8个保姆,“能请到一个靠谱保姆,简直像天下掉馅饼。”最终,她以3800元的月薪雇到了一位善良的中年外地妇女。这是北京差不多的保姆的行情。但是,在中国各地不断发生的保姆虐婴、拐卖婴儿的丑闻,让年轻的家长往往不放心由陌生人照顾这辈子唯一的孩子。有家族中的老人帮忙做个监工,就是个不错的选择。这才是大多数中国女人和老人保姆同时照顾孩子的真正原因。

以上还是物质条件比较不错的家庭。很多到异乡奋斗的年轻人,孩子生下来就送回老家由老人抚养,条件好转的时候接到身边上学,条件不好的就会一直在祖父母身边生活。这种行为被媒体斥为“生而不养”。去年有则新闻是因为老人突然去世,导致幼小的孩子被活活饿死,今年的新闻是五个无父母照料的小男孩在街上流浪被冻死。事实让人叹息且气愤:父母为什么不在孩子身边?然而,这就是被社会普遍接受和理解的现实。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妇女被鼓励撑起“半边天”。作家老鬼的传记《母亲杨沫》里清晰地记载了他没有母亲陪伴的童年。在那个年代,如果女人做家庭妇女是落后无能的表现。追求进步的女人把“生命献给党和国家”,自己的亲生儿子永远排名最后。这造成老鬼一辈子对母亲恨爱交织的复杂情感。

上世纪七八十年大成长起来的中国孩子,大多数婴幼儿都有独自跟老人生活的经历。当他们成为父母后,孩子跟祖父母生活在他们眼中当然并不是不道德的事。但不同的一点是,很多年轻人会发现自己的父母其实也不会照顾很小的孩子,因为他们年轻的时候就没亲手带过自己的孩子。再加上时代变迁,老旧的育儿理念正在被更加注重孩子“天性”的理念替代。如何抚养孩子,往往让年轻的母亲们甚为焦虑。各类育儿书是近几年中国最为坚挺的图书细分市场,“隔代抚养”也是一大热门选题。

本文涉及话题:读者来信
排序: 评论总数
[查看评论]
未经英国《金融时报》书面许可,对于英国《金融时报》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FT中文网(或: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经英国《金融时报》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