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获得最佳的阅读体验?免费下载FT中文网iPad应用程序,全球财经精粹尽在掌握!
【美“重返亚太”或阻碍中国政改】读者张广昭:“习李体制”已经表现出改革的征兆。在这个关键时刻,美国不要帮倒忙,而是要有耐心,让中国的内部改革进程不要受到国际关系紧张的拖累。
2012年12月31日 15:13 PM

美“重返亚太”或阻碍中国政改

背景
评论 打印 电邮 收藏
 

FT中文网编辑: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2012年12月28日刊登FT社评《亚洲和平繁荣需中日美三方努力》,呼吁中国、日本和美国努力寻找解决分歧的方法,避免东亚新冷战的发生。社论尤其指出,美国应当在未来一年中证明,“战略重心向亚洲转移”并非抑制中国崛起的政策,所言不虚。

新的领导人往往意味着新的政策,后十八大已经释放出新一代领导人愿意改革的积极信号。可以说,中国改革值得期待。然而,笔者担忧,美国会否中止中国刚刚开启的新变革、新变化。换句话说,在中国政治改革过程中,美国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笔者认为,美国若真心希望中国改革,华盛顿的最佳策略是不插手干预,不制造大的外部压力,以减轻中国执政党的危机感,进而减轻其控制社会的程度,为敏感的政治改革提供可能性。

因为,中国想要推进更为大胆的政治改革,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

领导人自身必须支持政治改革;第二,国内环境必须满足推行政治改革的条件;第三,中国需要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让领导人有信心推进更敏感的改革。

在这三个方面,一些迹象显示,习近平倾向于继承其父的改革意志,愿意做一个“邓小平式”的改革者;其二,国内民众除了特殊利益集团外,无不渴望改革,即改革具备了强大的民意基础;然而,第三个方面却令人担忧,用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的话是,目前的国际形势“挑战空前”,中国定位的“挑战空前”与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密切相关。

了解中国历史和中国政治的人士,都深知外部环境对中国国内政治的影响。中国目前面临的国内压力和矛盾,使其意识到必须推进改革,但糟糕的是,美国向中国施加的压力越大,中国领导人就越不愿进行改革。

中国政治专家、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邹谠在在《二十世纪中国政治》中指出,中共的危机感,使其对国际上的危机估计过高,因此反应也过分。对国家建设、国内政治生活有明显的反面影响。他认为,事实上,中国二十世纪面临的危机已经过去(除非中美关系继续恶化),中共应当逐步克服数十年养成的危机感。危机感很容易成为激烈盲目行动的根源,危机感的减退可以促进国家减少对社会尤其是对私人思想行为的控制,这是中国目前最值得注意的问题。

中国领导人今天之所以实行集体领导,是因为他们担心分裂、削弱的领导层可能容易受到外国的入侵。然而,来自外部的压力可以加剧这种担忧,使改革的发生更为不易。中国过去十年的改革困境告诉我们,这种模式或是阻碍实质性改革的一个重要障碍。

在过去的几年,中国决策层深刻怀疑奥巴马政府提出的“重返亚太”战略。不仅中国的鹰派相信,包括那些欣赏美国民主制的普通中国人也相信,奥巴马政府加强与中国邻国联系的举动是华盛顿方面试图用美国的影响力包围中国、遏制中国。他们坚信,正是因为美国在背后的支持,菲律宾、越南、日本等国才敢在南海、钓鱼岛等问题上对华持如此强硬的立场。

中国的政治传统让民众很难真正知晓美国到底对中国做了哪些事情,这导致民众无法理解美国政府行为的实质,始终对美国的此类行为抱有敌对心理。美国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今年3至4月在中国对3177人进行的民调显示,大约39%的受访中国人认为中美关系是合作关系,而两年前这么说的人高达68%;26%的人认为是敌对关系,比2010年调查时上升了18个百分点。也就是说,曾经对美国总统奥巴马心存好感的中国公众,越来越对华盛顿怀有敌意。

张广昭上一篇文章:

公正评价胡锦涛的十年 2012-11-21
本文涉及话题:读者来信
排序: 评论总数
[查看评论]
未经英国《金融时报》书面许可,对于英国《金融时报》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FT中文网(或: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经英国《金融时报》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