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获得最佳的阅读体验?免费下载FT中文网iPad应用程序,全球财经精粹尽在掌握!
【分析:南周事件的启示】南周事件在中国引发了对自由与中国政治前途的大讨论,要求新闻自由或许是奢望,但有人认为,公众日益高涨的呼声将敦促领导人推进改革。
2013年01月16日 07:13 AM

分析:南周事件的启示

背景
评论 打印 电邮 收藏
 

当叶贝贝上周一醒来,在网上读到抗议审查的消息时,他匆忙拿起早餐,跳上一辆出租车。他赶到《南方周末》(Southern Weekend)办公楼时,嘴唇上还沾着蓝莓果酱。《南方周末》是中国南方城市广州的一家地方报纸。

30岁的叶贝贝在一家同性恋权利团体工作,他回忆道:“一到那儿,我就觉得我必须说些什么。”他爬上花坛边的矮墙,开始赞扬《南方周末》的独立报道精神。他对在场的约100人讲述对政治改革的期待,称颂新闻自由的重要性。

“我从未参加过选举,从未见过选票,所以我不知道自己能在这个国家发出什么样的声音,”他说,“中国问题很多——收入不均、环境污染、民族矛盾——如果我们不能大声地表达,这些问题如何能得到关注、处理?”

上周中国掀起了一股言论自由浪潮——哪怕只历时三天。

事件的导火索是,《南方周末》一篇呼吁改革的社论罕见地遭到外部改写,引发该报编辑反抗。编辑与官方审查者的对抗,在中国的类Twitter微博客上得到了声援,也有人走上街头表示支持。事件从针对地方报纸的一例审查引发抗议,迅速演变为对自由和中国政治前途的大讨论。

到上周三的时候,学生、商人和家庭主妇都在比较着美式总统制与议会民主制的益处。还有些人则表达对腐败猖獗的反感。此类言论通常只见诸私下,但这次自由讨论的声浪已经蔓延到警察耳边。围观者们在呼吁“民主中国”的大块蓝色横幅上或是签下名字,或是写下自己的支持。

“这与1989年(天安门学生运动)事件刚开始的景象一模一样,”44岁的民运人士、参加过天安门抗议的余刚说道。他在《南方周末》总部外发表支持民主的讲话,直到上周四警方驱散了抗议集会。

集会参加人数最多曾达到数百人,这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似乎不足为道,但在中国已属十分罕见。中国每年都会发生数千次抗议,它们几乎都与经济或治理问题有关——“强拆”给的补偿太少,环境污染导致儿童生病,城管粗鲁对待街头小贩。但在广州,这是1989年来人们第一次被允许上街示威、呼唤自由。

在权利活动人士品味这一时刻的同时——很多年过去,他们终于能公开说出“1989年学生运动”和“言论自由”——这些抗议给中国新一届政治领导层提出了一个两难问题。

新任共产党总书记习近平正面临着棘手的任务。如果响应加大言论自由的呼吁,可能将疏远共产党正统地位的支持者;忽视这些呼吁,或许会导致运动升级。

自由派和左派的政府批评者一直在向新一届领导人施压,要求启动在胡锦涛执政时期停滞不前的改革。习近平去年11月继任共产党总书记,并将于今年3月接替胡锦涛担任国家主席。

知识分子和媒体从业人员呼吁习近平采取政治改革措施。上个月,70名教授联署的公开信警告称,除非领导层开始落实中国宪法中提及的权利,否则将有革命爆发危险。一些人从习近平的家庭背景中看到希望:其父习仲勋是共产党元老,在大部分政治生涯中追求开明的政策,在毛泽东时代还受到过迫害。

习近平在风格上与木讷的胡锦涛截然不同,这进一步提高了人们对他的期待。他要求干部减少浪费、餐饮从简,此举使得对腐败倍感失望的公众兴高采烈。习近平还呼吁缩短党内会议时间,避免阿谀奉承,摈弃套话。但他一直没有明确显露出自己实际的政策倾向,既不得罪希望深化改革者,也不得罪共产党正统的支持者。

席佳琳上一篇文章:

《南方周末》事件出现转机 2013-01-09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中国新闻审查引发新反弹 2013-01-10
FT社评:新闻审查与“中国梦” 2013-01-08
分析:南周风波的背后 2013-01-08
本文涉及话题:南方周末 新闻审查
排序: 评论总数
[查看评论]
未经英国《金融时报》书面许可,对于英国《金融时报》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FT中文网(或: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经英国《金融时报》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